接著來關心 Smoove 的續約內容。談交易就是這麼現實,有需求的這一方永遠居於劣勢。亞特蘭大的提案自五年 45M 逐步加碼到 50M,以平均年薪千萬的價碼留下三年來持續進步,成績可觀,甚至是能夠吸引觀眾入場的 Smoove,應該是雙贏的局面。不過 Smoove 這一方「據說」卻希望能獲得 60-65M 的金額。

這就有點傷感情了。

薪資結構的負擔是最大的問題。從今年開始,擁有八張菜鳥合約的亞特蘭大,便必須面對一連串的換約問題。先是 Chillz,再來是Marvin 與 Salim,然後就是 Shelden,最後則是今年中選的兩位菜鳥。其餘球員,合約今年到期的 Anthony Johnson 與 Tyronn Lue(這兩年為球隊 Lue 為球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以的話,希望他能續以情義價留隊為老鷹奮鬥)理論上留隊機會不大,剛好是可以搭配菜鳥兜售的訴材(剛好,萬惡的大魔王輸掉了這一回合);甚至就這麼放著讓它們走完其實也無所謂,但是表現不錯的 Zaza 是否續留則令人遲疑。沒有經過這個球季的檢驗,我們無法確定這支球隊是否依然需要 Zaza。當然,Zaza 能留是最好,但下一張合約最少也是中型合約起跳。
吞下 Smoove 的大約後,未來的彈性空間自然變少,以老鷹目前負債、連年虧損兼官司打不完的狀況,老闆們願意支付豪華稅的機率接近於零。

豪華稅害死人,是嗎?

更精確地描述,是現行 CBA 存在著必須解決的問題。CBA 一個重要的特色是僵化的合約形式,固定的長度與薪資漲幅固然可以避免球員薪水過度上漲,但反過來也造成一種傾向,一種身手成績「接近」或者「未來」「可能」達到頂級水準的球員要求接近頂級合約的傾向。因為目標就是這麼明顯,一位球員最多能拿到多少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在那,爭取超級明星加盟時,他隊通常不會較母隊有太多優勢。所以,僵化體制下球隊與球員的議價空間反而不若過去寬闊。

這是一條「中庸」的道路。

從上面看,僵化體制可以防止大城市大老闆諸如紐約、洛杉磯或者 Paul Allen(不過他老兄跟 Mark Cuban 近來也都相繼退縮了,真正不怕死的只有麥迪遜花園廣場集團吧)之流以銀彈攻勢壟斷競爭環境;從下面看呢,也可以稍微防止小市場球隊為了留住或吸引明星球員而砸下過多的籌碼以致於競爭力流失。總而言之,CBA 拉近了城鄉差距,保留了完整的市場。

只是這樣真的好嗎?

綜觀全 NBA 薪資,最高與最低者相距不過四千五百萬,這個數字與 MLB 的一億六千五百萬相比有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但是在 MLB 中真正面臨豪華稅威脅的有幾隊?每年差不多就一兩支而已;NBA 呢?今年就有八支隊伍超越豪華稅門檻,如果把接近的球隊算進去,總數將達十數支之譜。到底是老闆們太有錢,還是所謂豪華稅其是一點都不豪華?基本上,從過去到現在,每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其「合理」的薪資總額差不多都超過薪資上限五百至一千萬左右,因此,薪資上限到豪華稅開徵標準中間的額度,就是「每一隊」總管們絞盡腦汁,千算萬算的關鍵地帶。

老闆們幾乎不可能支付豪華稅,豪華稅的作用有兩層:一,平衡各球隊間競爭力;二,名正言順地幫老闆節省開銷。

夾在球員與隊伍的利益衝突中間,浪費幾乎是無可避免的,這也是為什麼總兼顧球隊薪資管理與戰力維持是如此困難且重要的一件事。如果要付給一位年過三十的頂級球員六千萬,制服組會希望分攤成六年還是三年?如果沒有豪華稅的門檻,三年之後球隊便能擺脫狀況可能已經退化到不符身價的該球員,並選擇是否重新以符合當時身手的價碼換約;很遺憾,現行制度下卻是不可行的。籃球不同於棒球,注重的是團隊而非球星,簽約交易的結果與風險通常是較難預測的。排除共通的傷病問題,球員是否 、或者何時可以融入團隊,可否適應不同體系、教練甚至是不同風格的文化,球隊未來發展的動向與球員會否發生衝突...等等,比起棒球,籃球在這方面要考量的風險是比較複雜的。

自然,與球員談判合約從來就是一個動態的議價過程,只有可依循的模式,沒有固定的公式;考驗的永遠是總管的智慧與手腕,以及天時地利人和。Kevin Martin 為什麼可以拿五年 55M 的合約?因為國王根本沒有籌碼討價還價,要擺脫現階段球隊不上不下的困境,至少要等到兩年後檯面上幾張雞肋合約下架為止,總不能要 Martin 無償浪費至少兩個球季吧?當然,還是有反例的存在,DeShawn Stevenson 就是受害者。在自由球員市場不若預期熱絡的情況下,Stevenson 只能接受巫師遠遠低於其身手,價值 0.93M 的一年短約,這不也是拜現行體制之所賜?即使還有許多需要釐清的地方,我個人仍以為未來 CBA 應該持續朝給予球員符合其身價的薪水的方向努力,試著避免僵化型體系所造成的風險。

另外,硬性拉近各球隊彼此的實力差距是好是壞,一時也難以定奪。雖然官方不斷努力將 NBA 推向世界,但 NBA 究竟是美國的在地運動,對球團而言,最重要的收入依然來自當地的支持,其餘收入依然有限。資本主義社會下,擁有廣大人口的大城市以及口袋塞滿鈔票的大老闆,本來就應該比其他競爭者具備更多更大的優勢。NBA 一定程度消弭了城鄉差距,而今年總冠軍賽上演的聖安東尼奧對決克里夫蘭的戲碼,卻創下了收視率的新低。

MLB 便是一個相反的典型。只有一個相當相當高的豪華稅開徵標準,合約運作較自由,類似於封館前的 NBA。A-Rod 的合約雖平均年薪兩千萬,長度卻是十年。在這裡,有滿是銅臭味的邪惡帝國,有萬年無法翻身的小市場球隊,每年進軍季後賽的幾乎都是那幾支什麼洋什麼紅什麼天的隊伍。顯而易見的,無法公平競爭,隊伍間實力不平衡...等都是大聯盟所面對的問題,也是 NBA 所極力避免者。薪資控管優良的球隊當然存在,比如說運動家,但整體來說,大聯盟隊伍間的實力差距比起 NBA,是比較大的。

熟優熟劣?這個問題就留給我們所有人去思考了。

結果 Smoove 的合約還沒講到幾句,也罷。據傳 Smoove 已經與制服組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剩下的就是實際金額的討價還價而已。當然,這是一則令人感到安心的消息。Smoove 目前適合這裡,Smoove 是不缺乏潛力的,Smoove 是觀眾喜愛的球員;當初 JJ 入隊的時候,不也有質疑他是否適合的聲音?事實證明,JJ 非常適合這支球隊,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支球隊是圍繞著 JJ 運轉的。

那麼跟 JJ 一樣適應這支球隊環境的 Smoove 還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呢?

看到這裡,或許你要說我對此充滿過多樂觀的想像,不過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壞處都已經被講得差不多了,提供點正面想法應不為過吧?不管怎麼樣,亞特蘭大還有一年時間可以評估,等 Smoove 明年成為受限自由球員後再來談也不是不可以。老鷹可以順便觀察 Smoove、Chillz、Marvin 甚至是 Salim 究竟合不合用,值不值得繼續培養,明年季中再做出決定也不遲。客觀而言,累積過多新秀的老鷹也到了利用交易平衡陣容與薪資的時候。到時候,只要看看誰走誰留,老鷹的未來在誰手上不就很清楚了嗎?於是,我們又回到了文章的開頭。

Smoove 的換約與球隊的薪資議題談到這裡大概可以算是告一段落,我將會把其餘球員暨球隊的近況寫入下篇文章。

最後,感謝 Sjerry 網友不厭其煩地與我討論薪資議題,我幾乎天天煩他。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